鹅苗是指孵化出壳后到4周龄或1月龄内的鹅,也称鹅雏。此期鹅苗的特点:一是调节体温能力差,由于1个月内的鹅苗全身绒毛稀薄,对外界温度变化调节能力低;二是消化机能不完善,宜饲喂易消化的饲料;三是生长速度快,28日龄时的体重是初生体重的近20倍,应供给营养丰富且充足的饲料。鹅苗饲养管理的好坏,直接影响鹅苗的生长发育和成活率,从而也影响到育成鹅的生长发育和养鹅的经济效益。为此,必须根据鹅苗的生理特点,采用科学的饲养管理措施并创造良好的条件,以提高鹅苗成活率。
鹅是食草禽,全身都是宝,羽毛是富贵华丽的服装,鹅肝是高等餐桌的美味,鹅肉营养丰富、氨基酸完全、脂肪是单一不饱和脂肪酸,价值敢与羊肉相媲美,是餐馆的必备 [1] 。
鹅作为一种常见的家禽,其生活习性比较特殊,例如,具有喜水性、警觉性、耐寒性、生活规律性等。鹅抗病能力强,饲养污染小,作为绿色食物,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[2] 。
警觉性
鹅具有敏锐的听觉,警觉性很强,反应迅速,叫声响亮,当鹅遇到陌生人或其他动物时会高声呜叫警告,有的鹅攻击性强,会用喙击,用翅扑击。因此,育雏舍常用公鹅做为警戒,以防其他动物,如老鼠、猫等进入舍内。但是,在鹅的饲养过程中要避免鹅群受到惊吓,以免产生应激,影响鹅的生长发育及育肥效果 [2] 。
规律性
在放牧、交配、采食、洗羽、休息和产蛋方面都有固定的时间,而且鹅群在放牧时的出牧、游水、交配、采食、休息、收牧等活动都在放牧时相对稳定的循环出现,并且这种生活规律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 [2] 。
因雏鹅的体温调节能力较差,抗寒能力不强,因此要保持育雏舍的环境温度,冬季要做好保暖的工作,夏季则要做好防暑降温的工作,育雏室还要控制好相对湿度,如果湿度过大易引起雏鹅腹泻,还易造成舍内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,使雏鹅患病,导致雏鹅死亡率上升,在育雏期还要加强通风换气,良好的通风不但可以保持鹅舍温度、相对湿度适宜,还可保持鹅舍空气新鲜给雏鹅提供一个适宜的生活环境,提高雏鹅的成活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