涌泉穴
功能:
一是清脑醒神,
二是定志,
三是清热散风。
对此穴位经常拔罐,可以导引肾经虚火及上焦浊气下行,并有疏肝明目、清喉定心之功效。可以,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,有助于防止老年性手足麻木及浮肿的作用。
主治:
休克、昏迷、眩晕、中暑、健忘、、三叉神;癫痫、癔病、精神病、小儿惊风;脑出血、功能性瘫痪、功能性失语、面部痉挛、高血压、心绞痛、心肌炎、扁桃腺炎、咽炎、咳嗽、鼻衄、黄疸、胃痛、水肿、阳痿、腰痛、膝、胸痛、视力减退、麻疹、疝气等。
中、西医除了对脾的认识大相径庭外,对于其余四脏单体功能的看法大同小异。如果中医界都同意接受“脾”就是“脾胰”的说法,那么中医老师在讲授中医基础时,就可以对照西医的解剖图,来解释中医的脏腑脏器,做到一图各表,西为中用。从而把中医的五脏具形化,不必再躲躲闪闪,好像中医的脏腑都是虚拟的。
长期以来,正是因为中医的脾的功能,与解剖系统脾的功能南辕北辙,才引起众人对整个中医是否具有科学性表示怀疑。
现在学习中医的人感到很分裂。都二十一世纪了,什么都看见了,可是有的中医老师们仍然强调说“中医的五脏是脏象不是脏器,与西医的五脏没关系,学中医时要忘记西医”。
但是不论是学生理解五脏,还是医生向病人解释五脏,大家又都不约而同地借用西医解剖图,来使脏象具象化。其实大家心里的五脏既是脏象,也是脏器。
长久以来,中医讲脏象,不讲脏器。因此从不指明五脏六腑的位置、形状、结构和生理组织。此种讲法,在今天的信息化年代,还想延续,是不可能的。若想普及中医,就必须既讲脏象又讲脏器。
心平气和地说,西医对脏器功能的解释,比起中医,要浅显许多,且缺乏整体观念。中医的脏象包含了全息学的要素,很有前瞻性。